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5年第05期(总第05期)(09月15日)

发表时间:2006-04-19 11:09:18

寿险费率监管历史与展望

 

中国保监会人身险部精算处  丁昶

 

我今天讲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寿险产品的现金流、责任准备金、偿付能力、价格以及利差损。它们是寿险比较核心的内容。我还将简单的介绍中国寿险费率管制大事记、费率管制、费率市场化的技术层面等方面的内容。

、寿险产品的现金流

寿险产品也是一种金融工具,它跟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本质上很接近。有些国家一些寿险产品的名字直接就称为债券。比如说在英国,大量的寿险产品的后缀就是Bond。可以认为寿险公司卖出的是一批金融债券,分散销售,然后再进行投资管理,因而寿险产品跟一般的金融产品非常类似。一般的金融产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现金流,另一是风险。简单描述一下寿险产品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现金流入重要包括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现金流出则比较多,如保险给付,保险公司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等。

寿险产品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在保费收入方面,寿险产品保费是自愿缴纳,如果投保人不缴,保险公司不能以法律或者司法的方式强制其缴纳。保费收入的现金流中断还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被保险人不在了,一是被保险人丧失工作能力可以不缴纳保险费。同样死亡赔偿现金流也不确定,只有被保险人死亡的情况下,才会有死亡赔偿。这不仅限于死亡赔偿,还包括其它的保险赔偿,如意外赔偿,伤残赔偿。也就是说一定发生保险事故才有现金流出,因此保险给付这是依赖于某种条件的现金流。

大数法则对保险业非常重要。当保单数量足够大的时候,产品现金流可以被预测,如人类在某一年死亡的概率是可以计算的。管理比较规范的公司保单持续的概率也可以预测,或者说保单退保的概率也可以控制。一家保险公司拥有保单数量足够大,就可以用大数法则来判断其现金流,拥有大量保单公司的现金流是稳定、可预测的。但是,尽管保险吸收了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比如死亡、伤残风险,但保险经营却是追求确定性。

投资收益的控制和预测对所有的金融企业都一样,即追求资产和负债相匹配。保险公司的投资一定要遵循资产和负债相匹配的原理,国内保险公司做的多是传统类产品,也就是保险利益比较确定或加一点分红的产品。保险公司一般的做法是买进债券,持有到期,不进行市场炒作,这种做法与刚才提到保险公司追求确定性的提法是吻合的。但有些公司为了取得短期收益,通过市场炒作迅速买进卖出,则是非正常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现在国内保险产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比较弱一点,还需要加强。

费用的管理、控制和预测是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些管理人员甚至认为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只有费用,死差是客观存在的,投资收益是外在的,都很难控制。费用基本上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保险公司的费用管理非常严格,而且现在有逐步加强的趋势。如果没有严格费用控制,保险公司的定价、对未来的预测就缺乏根据。

前面提到很多现金流项目,或者基于客观规律,或者基于保险公司严格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都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要做现金流的预测和控制的工作。这里有一个例子:一张十年期缴保费的两全保险。所谓两全保险就是死亡和生存都进行赔付的保险,被保险人死亡的在死亡的那个时点进行赔付,被保险人生存的在十年期满时进行赔付。先做一些经济假设:投资回报率为4%;风险贴现率是13%(风险贴现率指投资人期望取得的利益,如投资一个饭馆,期望取得每年20%的回报率),所得税率假设33%;退保率假设为第一年10%,第二年5%,接下两年的都是5%;佣金假设为第一年30%,第二年15%,第三年10%,第四年5%,第五年5%;管理费用假设分成三块,与保费收入有关的费用、与保单数量有关的管理费用以及与保单的金额有关的管理费用,以上是对保单现金流的一个预测。首先预测未来的保费收入,再根据佣金假设计算佣金,计算保费有关的费用以及其它的费用,运用大数法则计算未来死亡现金流出、退保现金流出,再加上预测未来公司所得税,就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的利润。

这个例子表明:第一,保险公司未来现金流是可以预测的,其背后有经济学理论支撑。第二,可以通过精算方法预测出现金流,在定价中要做这个分析,在内含价值、责任准备金、甚至于偿付能力的动态监管也要做类似的分析。所以现金流分析是保险公司一项经营基础性内容。

二、责任准备金

责任准备金是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核心内容之一。有的人认为保险公司收进来的保费,扣除当期现金流出就是其利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按照会计原理,未来现金流出当期就应该体现为负债。只要保单有效,就会有未来的现金流出及流入。责任准备金是未来保单负债价值的具体体现。责任准备金也可以看成一个会计科目,是保单未来负债的量化。通过提取责任准备金,保险公司对未来现金的流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支付未来的赔付和费用,保险公司的资产至少不能低于责任准备金和资本要求。一般而言,责任准备金可视作在现值的基础上,未来保单赔付和费用支出高于未来收入的那一部分,可以用刚才介绍的现金流方法预测,更简单的方法是用现值贴现出来,预测它的差别。

责任准备金主要有三种评估方法:

一是公允价值的方法,即如果存在市场价格,保单负债就采取市场价格,也就是对方愿意承受保单负债从而接受的金额;如果不存在市场价格,保单负债的价格应当是类似金融产品的价格,或者通过现金流贴现模型计算出来的最佳估计。国际会计准则建议采用公允价值的方法。

二是毛保费方法。基于最优假设,采用适当的精算模型对保单的未来现金流做出假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保费收入、保险利益支出、退保金支出、佣金及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支出、保单红利、其他非保证利益支出。贴现率根据保监会相关规定确定。它应当反映当前与准备金相对应的资产及预期未来现金流的投资收益率情况。毛保费责任准备金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减去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三是修正净保费方法。毛保费法的基础是最优假设,每家公司根据自己的经验设定,死亡率是来自公司的实际经验,退保和费用也根据这家公司的实际经验计算。这使得不同公司之间很难进行衡量,于是就有了修正净保费的方法。

修正净保费的方法不考虑费用情况,根据保险责任计算净保费,按照保险责任和净保费计算现金流,按照贴现率将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实际收取的毛保费低于净保费时,还应当提取保费不足准备金。修正净保费法一般方法统一,贴现率有统一规定,各家公司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负债可以互相比较。

法定评估标准是保监会规定的标准,是行业统一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方法,它体现在:第一,它采用修正净保费方法;第二,采用中国生命表;第三,它采用较为保守的贴现率。依据法定评估标准计算出来的责任准备金不是基于最佳估计,因此比较保守。

有了现金流以及责任准备金的概念,每一年度的利润就可以计算出来。然后把每一年的利润贴现出来,基本上就得到内含价值的概念,也就是说卖出一张保单给公司带来的具体价值就很清楚了,这样对于寿险公司的经营就可以有一个全貌的把握。

三、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与资本金的概念密切相关。中国的金融企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资本金这个概念,认为搞金融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金融企业如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跟保险公司一样,都需要资本金,根本原因金融企业要承担风险。拿寿险公司举例,它面临资产违约风险,寿险公司把钱放到证券公司委托理财,证券公司违约拿不出来了,就是违约风险。又比如利率风险,持有债券的利率是4%,市场利率变成5%了,债券就会贬值。

更深一步地分析,寿险公司之所以需要资本金,是因为保单未来的现金流是随机变量,责任准备金即保单负债的估值是随机变量,资产带来的现金流也是随机变量。资本金未来现金流发生的偏差提供缓冲。由于环境或者其他因素的变化,负债的价值可能超过资产的价值。如果有资本金,可以冲抵负债价值大于资产价值的影响。计算所需资本金的正确的方法是假设保险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破产概率低于某个百分点,比如1%,采用随机模型的方法——一般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生成很多模拟数,得到需要的资本金的金额。刚才对资本金的概念的解释同时也有利于帮助理解偿付能力。资本金之所以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寿险现金流是随机变量。偿付能力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具备最低的和偿付能力额度,如果不能达到最低资本金要求,就要对保险公司采取监管措施,迫使其退出市场。

四、价格

有了责任准备金、利润以及资本金的概念,定价就比较清楚了。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三元素方法很简单,即不考虑退保,假设未来死亡率、费用率和利率;将未来保险责任、费用进行贴现,计算保费;贴现率应当基于资产期望可以取得的回报。这种方法类似于债券的定价方法。

资产份额大致可以理解为缴纳了保费,去掉各项支出以后,沉淀在保险公司的那笔钱。资产份额方法,即假设费率,估计未来的现金流,将未来产生的利润或者亏损按照某一利率进行贴现,满足公司设定的利润标准时,就认可该费率,否则就重新假设费率。

利润计算有很多种方法,如按照投进的资本,看一下未来的利润能否满足投进资本的要求。假设收进五万元保费,计算一下看它是否达到利润指标,如果达到了就可以卖保单,如果达不到,就不卖,所以这种方法是基于利润的定价方法。

前面谈了价格、责任准备金,资本金,利润,基本上这些是寿险经营的核心内容。

五、利差损

利差损困扰寿险业很长时间。99年以前,各寿险公司采用三元素的方法,选用比较高的预定利率,即贴现率。这是因为当时的银行存款率是比较高,一度到了十点几。当时有一个误区,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银行利率是短期利率,而保险公司是长期利率。行业对精算的理解很不深入,不能理解预定利率和真实投资回报率的关系。

保险公司定价利率一度达到8.8%,然后是7.5%,后来有5%的利率,利率5%的时,寿险公司已产生了大量的利差损。当时资产的管理和负债的管理也没有关系,保险公司大搞三产,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99年6月10日中央银行将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降到了2.5%。此后利率长期低迷,现在长期国债利率还达不到4%,所以就产生了大量的利差损。当然这不是利差损的唯一原因。当时保险公司重规模,轻效益,内部机制很不健全,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

如何评估利差损?按照会计一般原理,未来的亏损,今年就要体现。比如假设明年亏损一百万,按会计原理今年就要体现出来。比如当时预定利率8.8%,而现在资产只能取得4%,而从长期看来,资产估计最多达到4.5%的收益率,就应该拿这个4.5%进行评估。金融估值采用的贴现率发生一点微小变化,它的价值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假如不能按照实际投资回报率评估,亏损会在以后逐年显现出来。比如8.8%的产品,若按照7.5%评估,每年体现的亏损为评估利率7.5%和真实回报率4%的差异。

六、寿险费率管制大事记

刚才谈到利差损的问题,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对寿险进行费率管制了。这是记录了费率监管的一些大事:1997年利率下调,监管机关要求预定利率不得超过6.5%19986月,银行利率再次下调,监管机关要求预定利率不得超过5%19996月,央行第七次降息,监管机关要求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19996月,中国保监会下发传统寿险精算规定,后又于2003年下发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

费率管制的内容散见于精算规定,主要内容为:规定采用三元素方法,规定预定利率上限,规定必须采用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规定附加费用率上限。因此,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十分严格的费率管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是不是搞费率市场化,从去年3月份开始考虑的。到今年6月份已经完成了有关制度设计。但考虑到市场成熟度的问题,目前不能立即推出。

七、费率市场化的技术层面介绍

费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简单的说,就是保险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和市场定位,决定产品费率;监管机构制定责任准备金最低标准,即负债评估的最低标准,确定偿付能力额度的最低标准,实行偿付能力监管,强制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退出市场。

费率市场化的机制是保险公司自己定价,但负债和资本金的有一定标准。保险公司如果定价过低,造成亏损,很快公司偿付能力就不足了。做业务要有资本金,要有盈利,才可以滚动发展。通过这一套机制就能够形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费率市场化的技术设计是通过负债和偿付能力监管,反过来建立市场化价格机制。因此费率市场化的机制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树立资本概念,把定价不足的公司通过偿付能力淘汰掉。

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另一个重要动力是资本市场。一家公司的资本金回报如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低于资本成本,这家公司的市值就比较低,容易被其他公司兼并。这样通过资本市场来制约保险公司,会形成非常好的价格体系。

我就谈到这儿,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系丁昶副处长7月27日在由金融所主办的第73期“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关于我们 | 中心介绍 | 知名用户 | 联系我们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综合楼6层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65190 E-Mail:rcied_cass@163.com(常用) rcied@cass.org.cn(备用)